為什麼印度的稻米出口禁令
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危機
Published: 2023/08/09
當禁止出口對全球數十億人至關重要的作物時會如何?
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,佔全球稻穀貿易約40%。(泰國、越南、巴基斯坦和美國是其他主要出口國)稻米的主要買家包括中國、菲律賓和尼日利亞。還有一些不定期買家來自印尼和孟加拉,在其國內供應短缺時會增加進口。近幾年非洲的稻米消費量高且持續增長。而在古巴和巴拿馬等國,稻米是主要的能量來源。去年,印度向140個國家出口了2200萬噸的稻米。其中,600萬噸是相對較便宜的印度白米。(全球大米貿易估計達到5600萬噸。)
印度白米佔據全球貿易約70%的份額,而印度現在已停止其出口。這是繼去年印度禁止出口碎米和對非巴斯馬提米進口徵收20%的關稅後,又一項措施。毫不意外,七月的出口禁令引發了對全球稻米價格失控的擔憂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-奧利維爾·古林查斯認為,禁令將推高價格,全球谷物價格今年可能上漲15%。
於此同時泰國政府希望在地農民減少稻米摘種
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,目前鼓勵農民減少種植稻米的面積,以節省水資源。此舉可能會在印度實施出口禁令後進一步擾亂稻米市場。泰國正面臨降雨量偏低的情況。為了保留水資源供人們飲用,國家水資源辦公室呼籲農民轉而種植“耗水較少且收成迅速的作物”。
根據加辛空研究中心(KRC)的預測,由於聖嬰現象的影響,泰國今年的稻米產量原本就可能會下降高達6%,在2510萬噸至2560萬噸之間。KRC預測今年的總稻米產量將在3270萬噸至3320萬噸之間,加上第二季作物約760萬噸,足夠滿足國內消費和預期較去年增加的出口需求。然而KRC也警告聲稱,如果乾旱情況持續並對作物造成更多損害,預期的大米產量可能會更低。今年的聖嬰現象如果持續加劇,將導致多個水庫的水位大幅下降,對明年的主作物和第二季作物種植產生影響。該中心敦促相關機構立即調整水資源管理計劃,確保有足夠的水供應種植和其他用途。